
家鄉菊花品種不多,一般會用茶菊來醃制,花瓣小而薄,顏色如梨花,不怎麼深,沖泡出來茶水是渾渾的,但味道極好。待客的時候就會用藥菊,飽滿的一朵,一般是紫色或黃色花瓣,茶水淡黃通透。雖味道略遜茶菊,但品相好,用來待客是再合適不過的。
高考前夕住在姨媽家中,她醃制菊花很是拿手,尤其是茶菊,每每想起便忍不住嘬嘬嘴唇。晚上開夜車,總是沖一杯菊花茶來喝,明目醒神。有時桌上沒了菊花,就躡手躡腳地跑到陽臺,偷偷打開窗下的櫃子,小心翼翼地搬出裝菊花的青花瓷罐,生怕吵醒了熟睡的姨媽。
再沒有地方泡菊花茶會放鹽了,多數地方都是捏來幾朵菊花沖泡,有的還會放上幾顆冰糖。初次見時,倒是看得我目瞪口呆。外地的朋友看到我醃制好的菊花是濕的,已經是難以理解了,更不會想到我還要放鹽在裡面。
有些東西,本來不吃,吃吃其實也就習慣了。我有挑食的毛病,家鄉茶樓的食單上總有一杯「家鄉茶」,我小時候是不吃的,之所以用「吃」字,實在是因為裡面的配料過多。菊花、芝麻、黃豆、花生、炒米、蘿蔔乾、薑絲,再放上一勺鹽。這些非一路之物,熱水沖下, 菊花飄舞,蘿蔔膨脹,黃豆翻滾,細鹽消散,冬日裡,這便是在外遊子口中日日念叨的家鄉茶了。一次,在大學附近的飲食店,菜單上看到有家鄉茶,欣喜地點來一杯,裡面盡是些龍眼冰糖之類的,和乾菊花一起便十分的膩口,著實是失望。
花椒這東西實在說不上好吃,四川人拿來放在火鍋裡,這是人們最普遍的認識了。家鄉人會用來泡茶,尤其是夏天,拿一大瓷碗,放上菊花和鹽,撒上一把花椒,可以加少許茶葉,晾涼後冰鎮起來,祛濕開胃,便是最好的消暑飲料。家中的菊花多是別人給的,因為母親對於醃制菊花實在生疏,有一回已醃好封裝,準備儲存幾個月的時候,才從別人口中得知做法錯誤。起初我不知,帶著一瓶去學校,泡開之後花瓣全然散開,像是蝴蝶的翅膀被別人扯下了一片,漂浮在水面上,味道也不言自明了。
想來有一次,母親還送給父親生意來往的朋友,好在是外地人,若是曾經滄海,回去喝了必定大驚失色。